【跟踪训练 3】A、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.当 B 车在 A 车前 84 m 处时,B 车速度为 4 m/s,且正以 2 m/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;经过一段时间后,B 车加速度突然变 为零.A 车一直以 20 m/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.经过 12 s 后两车相遇.问 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 是多少?
随堂训练: 1.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,根据图象可知( ).
A.0~2 s 内的加速度为 1 m/s2 B.0~5 s 内的位移为 10 m C.第 1 s 末与第 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D.第 1 s 末与第 5 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2.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-t 图象如图所示,规定向右为正方向,则该质点在前 8 s 内平均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( ).
A.0.25 m/s 向右 B.0.25 m/s 向左 C.1 m/s 向右 D.1 m/s 向左 3.图是甲、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-t 图象.下列表述正确的是(
).
A.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.0~1 s 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C.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.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4.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v 和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,那么该质点在 3 s 内通过的位移 大小是( ).
A.4.5 m B.3 m C.1 m D.0.5 m 5.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1、t3 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如图所示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
A.在 0~6 s 内,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 30 m B.在 0~6 s 内,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35 m C.在 0~4 s 内,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7.5 m/s D.在 5~6 s 内,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
课后巩固练习 (限时:45 分钟) 1.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,下列关于该物体的位移 s,速度 v,加速度 a 与 时间 t 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( ).
A.①② C.①③
B.③④ D.②④ ).
2.如图所示是 A、B 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
A.物体 A 做加速直线运动 B.物体 B 做减速直线运动 C.物体 A 的加速度为正值,B 的加速度为负值,所以 A 的加速度大于 B 的加速度 D.物体 B 的速度变化比 A 的速度变化慢 3.史密斯驾驶的新车突然间莫名从时速 70 千米加速到时速 100 千米.此后大约 10 千米 距离内,无论史密斯怎么刹车都不管用(可看成匀速运动).后来车又莫名慢慢停了下来.如果 用图象来描述当时这辆车的运动情况,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可以简化为匀变速运动,下列图 象正确的是( ).
4.如图所示,是 A、B 两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,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(
).
A.A 质点以 10 m/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.B 质点先以 5 m/s 的速度与 A 同方向运动 1 s,而后停了 1 s,最后以 5 m/s 相反方向的 速度匀速运动 C.B 质点最初 3 s 内的位移是 10 m D.B 质点最初 3 s 内的路程是 10 m 5.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—时间图象,则在途中给出的该质点在前 3 s 内的
12.如图所示,直线 MN 表示一条平直公路,甲、乙两辆汽车分别停在 A、B 两处,相距 85 m,现甲车开始以 a1=2.5 m/s2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,当甲车运动 t0=6 s 时,乙 车开始以 a2=5 m/s2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,求两车相遇处到 A 处的距离.
高考资源网
必修一 第一、二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 3 讲 运动的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: 一、1.(1) 位移,时间 (2) ①大小 ②方向 (3) ①静止 ②匀速直线 2.(1) 速度,时间 (2) ①大小 ②方向 (3) ①平行 ②倾斜 (4) ①位移 ②正,负 考点例析: 【典例 1】解析 由图可知,甲从距原点 s0 处出发,乙由原点出发,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 s0;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,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;甲开始计时就出发,乙在计时后 t1 时刻才出发,故甲比乙早出发时间为 t1;甲、乙图线的斜率分别为负值和正值,表明甲向负方 向运动,乙向正方向运动,甲、乙运动方向相反。故选 D 答案 D 【跟踪训练 1】解析 质点 a 从 s0=5 m 处,t0=0 时出发, 质点 b 从 s0=0 处,t0=1 s 时出发, 选项 A 正确、B 错误; 0~3 s 内,Δsa=(0-5) m=-5 m. Δsb=5 m-0=5 m,选项 C 错误; 因为 b 的斜率大于 a 的斜率, 所以 b 运动的速率大于 a 运动的速率,选项 D 错误. 答案 A 【典例 2】解析 t0 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,方向相同,故 A 项错误;在 v-t 图象中斜 率代表加速度,故选项 B 错误;v-t 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,在 t0 时刻之前,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,且二者面积差越来越大,选项 C 正确;在 t0 时刻之后, 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,当甲超过乙之后,二者距离又越来越大,故选项 D 错误. 答案 B 【跟踪训练 2】 解析 质点(1)在第 1 秒内向负方向运动, 而其他三个质点在第 1 秒内均向 正方向运动,而平均速度是矢量,所以选项 A 错误.质点(3)在前 2 秒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, 不可能回到出发点,选项 B 错误.第 2 秒内,质点(1)、(3)、(4)的速度大小都在增大,选项 C 正确.前 2 秒内质点(2)、(3)都向正方向运动,且第 2 秒末位移相同,所以选项 D 错误. 答案 C 【典例 3】解析
法一 用临界条件求解. v (1)当汽车的速度为 v=6 m/s 时,二者相距最远,所用时间为 t= =2 s a 1 最远距离为 Δs=v0t- at2=6 m. 2 1 (2)两车距离最近时有 v0t= at2 2 解得 t=4 s 汽车的速度为 v=at=12 m/s. 法二 用图象法求解. (1)汽车和自行车的 v-t 图象如图所示,由图象可得 t=2 s 时,二者相距最远.最远距离 1 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,即 Δs= × 2 m=6 m. 6× 2
(2)两车距离最近时,即两个 v-t 图线下方面积相等时,由图象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v= 12 m/s. 法三 用数学方法求解. (1)由题意知自行车与汽车的位移之差为 1 Δs=v0t- at2 2 因二次项系数小于零, -v0 当 t= =2 s 时有最大值, ? 1 2× -2a? ? ? 1 1 最大值 Δsm=v0t- at2=6× m- × 22 m=6 m. 2 3× 2 2 1 (2)当 Δs=v0t- at2=0 时相遇 2 得 t=4 s,汽车的速度为 v=at=12 m/s. 答案 (1)2 s 6 m (2)12 m/s 【跟踪训练 3】解析 设 A 车的速度大小为 vA,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 t,两车在 t0 时相 遇.则有 sA=vAt0① 1 sB=vBt+ at2+(vB+at)(t0-t),② 2 式中,t0=12 s,sA、sB 分别为 A、B 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.依题意有 sA=sB+s,③ 式中 s=84 m. 2[(vA-vB)t0-s] 由①②③式得 t2-2t0t+ =0, a 代入题给数据 vA=20 m/s,vB=4 m/s,a=2 m/s2, 有 t2-24t+108=0,式中 t 的单位为 s. 解得 t1=6 s,t2=18 s.t2=18 s 不合题意,舍去. 因此,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 6 s. 答案 6 s 随堂训练: Δv =1 m/s2,选项 A 正确;0~5 s 内 Δt (5+2)× 2 的位移等于图象与坐标轴所围图象的面积,即 s= m=7 m,选项 B 错误;第 1 s 末与 2 第 3 s 末的速度都是正值,即方向相同,选项 C 错误;第 1 s 末与第 5 s 末的加速度分别是正 值、负值,即方向相反,选项 D 错误. 答案 A 1 2 解析 由图象面积计算 0~3 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s1=2× 3× m=3 m,方向向右,3~ 2 1 s 8 s 内位移大小为 s2=2× 5× m=5 m,方向向左,所以前 8 s 总位移 s=s1-s2=-2 m. v = = 2 t -2 m/s=-0.25 m/s,即大小为 0.25 m/s,方向向左.B 正确. 8 答案 B 3 解析 由题图知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,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甲图线的斜率比乙图线的斜 1 解析 0~2 s 内的加速度等于直线的斜率,即 a=
率大,而其斜率值即为加速值,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,且二者方向相反;又由题图知 0~1 s 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.故 A 正确,B、C、D 错误. 答案 A 1+2 4 解析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“面积”即为位移大小.s=1× 1+ × 1+1× 2m=4.5 m. 2 答案 A 5 解析 t1、t3 时刻的速度大小相同,但方向相反,A 项错误;t2 时刻速度为零,但斜率不 为零,说明加速度不为零,B 项错误;t1、t3 时刻图象斜率相同,加速度相同,C 项错误;若 t2=2t1,由于 v-t 图线为直线,所以 Δt1 和 Δt2 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Δv1=Δv2=-4 m/s,可得 v0=8 m/s,选项 D 正确. 答案 D 解析 根据 v-t 图象的“面积”表示位移和 v-t 图象的意义知, 物体在第 5 s 时离出发点最 1 1 远,最远距离为 sm= × (5+2)× m=35 m;0~6 s 内的路程为 s=sm+ × 10 m=40 m;0~ 10 1× 2 2 1 s 30 4 s 内的路程(等于位移)s= × (4+2)× m=30 m,故平均速率为 v = = m/s=7.5 m/s;在 10 2 t 4 5~6 s 内,物体的速度增加,根据动能定理,合外力做正功.综上所述 C 正确,A、B、D 错 误. 答案 C 课后巩固练习 1 1 解析 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不变,③错;据位移公式 s= at2 知,物体的位移 s 与时间 t 2 的二次方成正比,故①错、④对;据速度公式 vt=at 知物体的速度 v 与时间 t 成正比,②正确. 答案 D 2 解析 由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可知, 两物体速度的绝对值都在增大, 则都在做加速运动. 物 体 A 的速度为正,图线的斜率为正,说明 A 向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;物体 B 的速度为负,图 线的斜率为负,说明 B 向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,A 正确、B 错误;物体 A 的加速度的绝对值 为 1 m/s2,物体 B 的加速度的绝对值为 2 m/s2,所以 B 的加速度大于 A 的加速度,从而 B 的 速度变化比 A 的速度变化快,C、D 错.故选 A. 答案 A 3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,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,最后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到静止.在位移—时间图象中,斜率表示速度,所以斜率应先增大后不变,最后减小, 因此 B 项错;在速度—时间图象中,速度先增大后不变,最后减小到零,因此 C 项对,A 项 错;在加速度—时间图象中,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加速度方向相反,因此 D 项错. 答案 C 4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平行于时间轴,图线在 t 轴上方为正方向,在 t 轴下方 为负方向,当速度为零时,图线在 t 轴上. 答案 C 5 答案 A 6 解析 0~t0 内与 t0~3t0 内,Δv 大小相等,加速度之比等于时间的反比,为 2∶1,A 错; s 位移之比等于围成的面积之比,为 1∶2,B 对;由 v = 知,平均速度之比为 1∶1,C、D 错. t 答案 B 7 解析 两物体在途中相遇,但 v-t 图象的“面积”表示的位移并不相同,说明两物体出发
1 1 3× 点不同,两物体位移差 Δs=?2× 4-2× 2?m=3 m,即 B 在 A 前 3 m 处,C 正确. ? 3× ? 答案 C 8 解析 甲车中的乘客以甲车为参考系, 相当于甲车静止不动, 乙车以初速度 v0 向西做减 速运动,速度减为零之后,做加速运动,所以 A 正确;乙车中的乘客以乙车为参考系,相当 于乙车静止不动,甲车以初速度 v0 向东做减速运动,速度减为零之后,做加速运动,所以 B 错误;以地面为参考系,当两车速度相等时,距离最远,所以 C、D 错误. 答案 A 9 解析 甲车做速度为 5 m/s 的匀速直线运动,乙车做初速度为 10 m/s 的匀减速直线运 动.在 t=10 s 时,两车的速度相同,在此之前,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,两车的距离越 来越大;在此之后,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,两车的距离又逐渐减小,在 t=20 s 时两车 相遇,故选项 A、B、D 均错.5~15 s 内,两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,故两车的位移 相等,选项 C 正确. 答案 C 10 解析 前 2 小时内乙车一直没改变运动方向,前 2 小时内甲、乙两车位移大小都为 30 km,但相向而行,所以第 2 小时末甲、乙相距 s=70 km-60 km=10 km,由于乙的斜率总比 甲的大,所以前 4 小时内,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总比甲车的大.第 4 小时末甲、乙速度相 等但未相遇. 答案 C 11 解析 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 t1,速率为 v1,则 1 s1=v0t1+ a1t12,v1=v0+a1t1 2 代入数值得 t1=20 s,v1=16 m/s 1 而汽车在 19 s 的时间内发生位移为 s2= a2t22=90.25 m 2 速度为 v2=a2t2=9.5 m/s 1 令再经时间 t3,泥石流追上汽车,则有 v1t3=x2+v2t3+ a2t32 2 代入数值并化简得 t32-26t3+361=0,因 Δ<0,方程无解 所以泥石流无法追上汽车,司机能安全脱离. 答案 司机能安全脱离 12 解析 甲车运动 t0=6 s 的位移为 1 s0= a1t02=45 m<85 m,尚未追上乙车. 2 设此后用时间 t 与乙车相遇,则 1 1 a (t +t)2= a2t2+sAB. 2 1 0 2 代入数据,解得 t=4 s 或 t=8 s. (1)当 t=4 s 时,甲车追上乙车, 第一次相遇处到 A 的距离为 1 s1= a1(t0+t)2=125 m. 2
(2)当 t=8 s 时,乙车追上甲车, 第二次相遇处到 A 的距离为 1 s2= a1(t0+t)2=245 m. 2 答案 125 m 或 245 m